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随着本周冬至节气到来,全国各地正在上演不同习俗的庆祝活动,营造传承中华传统习俗的良好文化氛围。
2019年12月20日,江苏省如皋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实验幼儿园小朋友们在展示学习包的汤圆。在如皋民间有"冬至吃汤圆"这一传统习俗,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包汤圆,了解传统民俗,迎接冬至到来。(徐慧摄/光明图片)
2019年12月22日,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方医院,市民正在接受中医穴位贴敷。当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开启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中药进补、穴位贴敷等民间传统的养生方法,成为市民冬至时节养生方式。(耿玉和摄/光明图片)
2019年12月22日,北京市门头沟区京西杂谈志愿服务队数十名爱心志愿者来到清颐敬老院,开展"迎冬至包饺子"主题活动,与老人们一起包饺子,迎冬至。在我国北方,每年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侯继庆摄/光明图片)
2019年12月22日,湖南省桂东县沤江镇坪水村,村民正在自家坪顶上凉晒泡盐板鸭。冬至当日,桂东县的村民要家家户户日晒腊物。当地相传,晒了"冬至" 的太阳,腊物不仅品质好,而且保存久。(邓仁湘摄/光明图片)
2019年12月22日,在安徽省合肥市明光路街道辖区一所中药房,中药师正在忙着给顾客配制冬季进补类中草药。冬至节气是“入九”迎来冬季最寒冷的时段。冬令进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养生方法,很多市民会到中药店购买中草药,进补养生。(熊伟摄/光明图片)
2019年12月22日,在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清泉镇祁店村,大厨在烹饪大锅牛娃子饭。冬至,山丹县有吃牛娃子饭的习俗。牛娃子饭在当地历史悠久,由厨师把面和好揪成蚕豆般大小,再用专门的梳子上摁上梳状花纹,形似花牛犊头,煮熟后与炒好的肉菜烩在一起,盛在大锅里供群众免费食用,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又是一个丰收年。(王将摄/光明图片)
2019年12月20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夹浦镇中心幼儿园鼎甲桥分园,娃娃们正在体验纯手工打年糕。为了使孩子们从小学习、传承“二十四节气”习俗和民俗年味,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夹浦镇中心幼儿园邀请非遗传人和民俗艺人与孩子一起开展打年糕、扎灯笼等传统民俗活动,喜迎冬至到来。(谭云俸摄/光明图片)
2019年12月21日,游客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红汤羊肉"美食节上参加"长街宴"活动。当日,四川泸州市合江县尧坝古镇举行首届"红汤羊肉"美食节暨尧坝"九大碗"长街宴,主办方在古街设宴88桌,盛情款待八方游客,喜迎冬至到来。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冬至前后摆百米长街宴,主要是为了感恩当年风调雨顺,祈祷来年有个好收成。(刘学懿摄/光明图片)
2019年12月20日,外国留学生与包好的饺子"合影"。当日,江苏科技大学十多名来自巴基斯坦、喀麦隆、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国的留学生走进镇江市金山街道润州山路社区,与居民一起包饺子、话习俗,体验中国传统民俗,迎接冬至到来。随着近年来中国影响力的增加,喜欢中国文化、中国节气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中国文化在向世界展示独特魅力的同时,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带去更远的地方。(石玉成摄/光明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