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30年前,她被一对光棍兄弟收养,待她如掌上明珠;30年后,她知恩图报,带着年迈多病的两位老人去上班。她就是被评为孝老爱亲“中国好人”的葛红花。
1988年,家住蒙城县岳坊镇冯庙村的葛保田、葛保尧兄弟,在偶然机会下收养了一名刚出生不久的女婴。这让40岁还未娶到媳妇的哥俩喜出望外,他们把这个女孩视为亲生女儿,取名葛红花。图为2016年3月7日,伯父葛保尧(左)给葛红花和养父葛保田(中)弹唱吉他。(胡卫国摄/光明图片)
虽然家境贫寒,但葛红花从小到大得到的宠爱并不比别人少,只要家里有啥好吃的,两个“父亲”都留给她。葛保尧智力虽有问题,但知道“小红花”是他"闺女",对她疼爱有加。葛保尧不能出去干活,就在家照看“小红花”,驮着满村走。而葛保田除了靠务农承担全家的日常开销外,还要出去打零工,挣钱给“小红花”买奶粉。正是在两位“父亲”抚养下,“小红花”渐渐长大。图为2016年3月7日,葛红花和养父葛保田(中)、伯父葛保尧(右)在一起聊天。(胡卫国摄/光明图片)
长大后,葛红花发现自己与同龄人家庭的差别。周围人的家庭都是一位父亲和一位母亲,而她是两位“父亲”,这让她百般不解。懂事以后,葛红花才知道自己是被两位“父亲”收留抚养成人。为了区分两位“父亲”,葛红花管葛保田叫“爸”,管葛保尧叫“大伯”。图为2016年3月7日,葛红花为养父葛保田整理床铺。(胡卫国摄/光明图片)
2009年,葛红花凭借着自己的刻苦努力,考上了亳州师专,成为一名大学生。上学期间,葛红花以优异成绩获得了5000元奖学金。她用这笔钱为两位老人买了台渴望已久的电视机。大二那年,养父葛保田患病,躺在床上不能活动,医生诊断为脑血栓和脑梗塞。大伯葛保尧因为智商低于常人,体弱多病,生活也无法自理。于是,照顾两位老人的重担便落在了葛红花一人肩上。图为2019年11月1日,下班回到家,葛红花伺候好两位老人后就开始打理家中的卫生。(胡卫国摄/光明图片)
2012年10月,大学毕业后葛红花考上了教师。为了报答给予她生命的两位老人,葛红花放弃了环境优异的镇小学,要求调往偏僻的马集镇薛湖小学,她的理由很简单“因为这所学校能提供她和两位老人住处。”上班以后,葛红花领到的第一个月工资就为老人们买了新的棉衣。在她眼里,老人吃饱穿暖才是最重要的。图为2019年11月1日,安徽省蒙城县城南新区公租房小区,葛红花叮嘱伯父葛保尧按时服药。(胡卫国摄/光明图片)
2015年11月,教学成绩突出的葛红花被调到蒙城县城的逍遥路小学任教。为了把两位老人接过来,葛红花申请了公租房。位于一楼的公租房,两室一厅,共有60多平方米。大伯住1间,葛红花住1间,养父睡在客厅里的医用床上。这张床是葛红花花了2000元买的,她说:“这床不仅可以升降,还能推养父到院里晒太阳。”图为2019年11月1日,葛红花为养父葛保田整理被褥。(胡卫国摄/光明图片)
来到县城上班的第二年,葛保田脑梗加重,严重脑萎缩。葛红花就自学护理,悉心照顾父亲。2018年,葛保田脚部、肺部感染,在重症监护室住了一周,昂贵的医药费让葛红花快撑不下去,很多人劝她放弃,但她四处借钱,坚持治疗。养父住院期间,葛红花所在的学校组织捐款2000多元,县妇联、县文明办送来慰问金,让她心里涌起一股股暖流。在社会的关爱和葛红花的坚持下,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养父恢复了进食。虽然目前养父仍瘫痪在床,没任何意识,但葛红花还是坚持伺候在床头,她常说:“爸在,家就在。哪怕爸迷糊了,不会喊我的名字,但只要能呼吸,能吃我做的饭,我就感觉很幸福。”图为2019年11月1日,安徽省蒙城县城南新区公租房小区,中午下班回到家的葛红花用纸巾擦拭养父葛保田流出的口水。(胡卫国摄/光明图片)
葛红花由于家中负担,至今未婚。她的家庭先后荣获安徽省“最美家庭”和全国“最美家庭”称号。而她也先后被评为“亳州十大新闻人物”、“安徽好人”。2019年7月中央文明办发布“中国好人榜”,葛红花光荣当选孝老爱亲“中国好人”。面对奖励与荣誉,葛红花心里想的只有两位“父亲”,她说:“‘父亲’的养育之恩,我要用一生来回报。”图为2016年3月7日,葛红花和养父葛保田(右)、伯父葛保尧(左)在一起聊天。(胡卫国摄/光明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