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非遗焕“青”彩】薪火相传让“胶东之花”接续绽放
首页> 读图频道> 焦点 > 正文

【非遗焕“青”彩】薪火相传让“胶东之花”接续绽放

来源:光明图片2024-05-24 18:17

  柳腔是山东青岛地区的一个地方剧种,发源于大沽河流域的即墨与平度交接地带,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柳腔音乐曲调平稳被誉为“胶东之花”,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使故事情节渲染更有吸引力,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62岁的袁玲是柳腔国家级代表性人物传承人。1976年,年仅14岁的她就进入即墨柳腔剧团成为第一批学员。凭借着良好的天赋和后天努力,袁玲很快成为剧团的主力演员。

  在40多年的演艺生涯中,袁玲一直致力于柳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在工作中,她注重对剧团的年轻演员言传身教;工作之余,她深入民间剧团进行专业辅导,培养了一大批乡土优秀戏曲人才。袁玲还在社区开办柳腔公益大讲堂,为柳腔艺术的发扬光大、薪火相传不懈努力。从2010年开始,柳腔剧团的演员们在袁玲的带领下走进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指导学生学习柳腔,同学生挖掘各类题材进行创编,从此柳腔戏进入学校校本课程。“戏曲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柳腔文化引进校园,既能让孩子们从小了解戏曲艺术,感受独特的魅力,又能让孩子们认识到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袁玲说。

  如今,即墨柳腔剧团每周都会来到第四实验小学指导孩子们学习戏曲,学校柳腔课程曲目也达到40余个。袁玲带领学生们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编排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司马光砸缸》等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剧。“梨园润童心”已成为学校的一张特色名片。

【非遗焕“青”彩】薪火相传让“胶东之花”接续绽放

  2024年5月24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袁玲在指导学生学习柳腔。(梁孝鹏摄/光明图片)

【非遗焕“青”彩】薪火相传让“胶东之花”接续绽放

  2024年5月24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袁玲在指导学生学习柳腔。(梁孝鹏摄/光明图片)

【非遗焕“青”彩】薪火相传让“胶东之花”接续绽放

  2024年5月24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袁玲在指导学生学习化妆。(梁孝鹏摄/光明图片)

【非遗焕“青”彩】薪火相传让“胶东之花”接续绽放

  2024年5月24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柳腔演员在指导学生学习柳腔。(梁孝鹏摄/光明图片)

【非遗焕“青”彩】薪火相传让“胶东之花”接续绽放

  2024年5月24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柳腔演员在指导学生学习柳腔。(梁孝鹏摄/光明图片)

【非遗焕“青”彩】薪火相传让“胶东之花”接续绽放

  2024年5月24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柳腔演员在指导学生学习柳腔。(梁孝鹏摄/光明图片)

【非遗焕“青”彩】薪火相传让“胶东之花”接续绽放

  2024年5月24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学生在排练曲目《观灯》。(梁孝鹏摄/光明图片)

[ 责编:李毅成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