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多彩栖息地】打造鸟类栖息乐园 共享自然生态之美
首页> 读图频道> 社会 > 正文

【多彩栖息地】打造鸟类栖息乐园 共享自然生态之美

来源:光明图片2023-05-22 10:00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据科研监测数据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制定合理的保护计划,保护区物种种群数量得到了有效保护与恢复,成为鸟类乐园。

  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森林、草原、湿地、沙地等多样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西辽河上游水源涵养林为主的山地综合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04万公顷,在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2001年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还被国际鸟类联盟确定为世界重要鸟区。

  经科学考察证实,保护区内有6个植被型、10个植被亚型、39个群系,生物多样性资源十分丰富。已查明现有野生动植物3070种,其中属于国家二级以上重点保护的动植物有73种。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金雕、黑鹳、青头潜鸭、秃鹫、乌雕、草原雕、猎隼、黑琴鸡等,国家二级以上重点保护鸟类有56种。

  他们以国家林业局珍稀野生动物保护专题做支撑,开展以大鸨、黑鹳等珍稀物种为重点的保护技术研究,借助红外相机调查技术开展无人值守调查监测,利用非损伤采样提取DNA分子鉴定技术研究种群结构,引入GPS卫星定位跟踪设备研究斑羚的家域利用和个体扩散,依据研究结果和实际情况制定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措施。

  针对本地区冬季气候寒冷,适宜野生动物取食的自然食物资源存在季节性短缺现状,在积累了对不同种类野生动物生态习性的认知后,实施了在早春季节为繁殖大鸨提供饲料玉米、设置饮水池在枯水期为野生动物提供水源的救护措施,由此提高越冬和繁殖个体的生存能力,促进种群有效恢复。同时,利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红外相机监测盗猎行为,强化巡护监管。依据本区域气候特点,在野生动物生存最为艰难的时期进行人工投食救助,而非全年不分时段的大规模投食,以避免野生动物对人工食物产生依赖,行为模式发生变化。

【多彩栖息地】打造鸟类栖息乐园 共享自然生态之美

  2017年1月16日,在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救助受伤的秃鹫。(李富摄/光明图片)

【多彩栖息地】打造鸟类栖息乐园 共享自然生态之美

  2010年8月2日,在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蓑羽鹤。(李富摄/光明图片)

【多彩栖息地】打造鸟类栖息乐园 共享自然生态之美

  2023年5月21日,在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鸟巢。(李富摄/光明图片)

【多彩栖息地】打造鸟类栖息乐园 共享自然生态之美

  2012年7月18日,在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李富摄/光明图片)

【多彩栖息地】打造鸟类栖息乐园 共享自然生态之美

  2021年5月26日,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正在开展鸟类监测。(李富摄/光明图片)

【多彩栖息地】打造鸟类栖息乐园 共享自然生态之美

  2007年5月10日,在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李富摄/光明图片)

【多彩栖息地】打造鸟类栖息乐园 共享自然生态之美

  2023年5月10日,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多部门开展爱鸟周宣传活动。(李富摄/光明图片)

【多彩栖息地】打造鸟类栖息乐园 共享自然生态之美

  2012年10月28日,在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红嘴山鸦。(李富摄/光明图片)

【多彩栖息地】打造鸟类栖息乐园 共享自然生态之美

  2014年6月22日,在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鸳鸯。(李富摄/光明图片)

【多彩栖息地】打造鸟类栖息乐园 共享自然生态之美

  2023年4月10日,在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李富摄/光明图片)

  出品:光明图片事业部

  监制:屠志

  策划:季春红

  统筹/文案:潘迪 金英花

[ 责编:李毅成 ]
阅读剩余全文(